美国双反终裁落地,中国出口企业面临“致命打击”
2025年4月1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进口自中国和印度的**2,4-二氯苯氧乙酸(2,4-D)**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对中国企业开出“天价罚单”:
反倾销税率:127.71%(抵消补贴后保证金率126.58%);
反补贴税率:山东润丰农科(香港)169.63%,江西天宇化工及中国其他企业26.50%。
叠加美国此前对中国商品征收的54%综合关税(含2025年4月9日生效的34%“对等关税”),中国2,4-D出口美国的总税率已飙升至181.71%。这一税率远超行业承受能力,直接导致相关企业出口美国市场“名存实亡”。
出口受阻倒逼转型,马来西亚转口贸易成“救命稻草”
面对美国“双反+高关税”组合拳,中国出口企业正加速探索第三国转口贸易模式。其中,马来西亚凭借其关税优化能力、保税区制度及东盟政策优势,成为破解困局的关键通道。
核心优势:合规降税,重塑贸易身份
关税优化能力
通过马来西亚自贸区(FTZ)完成“换柜+换单+原产地文件重塑”,将货物原产国标签从“中国”转为“马来西亚”,规避美国对华高额关税。以2,4-D为例,经马来西亚转口后,美国进口税率可降至2.5%(普通税率),较原税率降低98.5%。
保税区制度完善
马来西亚巴生港、槟城港等自贸区提供封闭式流转服务,货物进入FTZ后不视为进口,无需缴纳当地税负,可快速完成转口操作,避免滞港风险。
东盟政策支持灵活
依托RCEP及东盟-美国贸易协定,马来西亚原产地证(CO)认证流程高效,且美国对东盟国家普遍关税较低,为企业提供合规降税空间。
标准化转口流程:三步实现合规降税
出口至马来西亚保税区
中国货物以“出口”形式报关至马来西亚自贸区,保留出口退税资格;
货物进入自贸区后,不缴纳马来西亚关税及增值税。
自贸区完成转口操作
换柜贴标:更换集装箱及外包装标签,去除“中国制造”标识;
文件重塑:更新商业发票、装箱单,注明马来西亚为“原产国”;
申领原产地证:向马来西亚贸工部申请CO,证明货物符合原产地规则。
从马来西亚出口至美国
以“马来西亚制造”身份向美国海关申报,税率降至2.5%;
全程操作合规,规避美国“反规避调查”风险。
转口贸易是“唯一可行路径”
“在181%的税率下,企业若继续直接出口美国,利润将被完全吞噬。”某化工行业分析师指出,“马来西亚转口模式通过合法手段重塑贸易链条,是当前中国2,4-D出口商的唯一突围路径。”
据记者了解,已有部分企业通过马来西亚转口实现订单回流。例如,某山东化工企业通过该模式,将2,4-D出口美国的综合成本降低90%以上,成功保住美国市场份额。
未来展望:转口贸易或成行业“新常态”
随着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持续升级,中国出口企业正加速布局东南亚转口网络。马来西亚凭借其政策友好性、物流便利性及成本优势,有望成为化工、电子、机械等高关税行业的重要中转枢纽。
经纬集运提醒:企业选择转口贸易需严格遵循海关合规要求,建议与物流及贸易服务商合作,确保全流程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