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激发动力
消费供需两旺离不开背后的制造大军。过去十年,广东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5年,有着37年制造历史的里工实业为了解决招人难题选择自研工业机器人,没想到这一举措开启了第二增长曲线。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CEO李卫铳表示,“7年前,我们开始研发制造机器人,首先把这个机器人用在我们自己产线上,然后提供给跟我们应用场景非常类似的客户。”
据李卫铳介绍,目前里工共有219名员工,其中产线员工占比一半,工业机器人的投入使用给产线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同事要对着生产机床,把零件放进去、拧紧某一个东西让它加工等,喝水的手都是脏的,把水壶也摸成了黑色,现在的工人已经不用直接操作生产设备了,手比用键盘还干净”,李卫铳称,目前里工的生产设备中80%为智能设备,可由工业机器人控制并尝试自动“报工”,“工厂里的脏活累活都会由机器人操作,一线工人的流失率大幅降低。”
南都湾财社在走访中发现,智能技术在产线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工人的高强度、重复性劳动,提高工厂效率。如AI质检的应用可以让广州本田的汽车工厂实现对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表面缺陷和装配缺陷的自动检测,大大提升了质检效率,同时将工人从枯燥乏味的质检工作中解放了出来,从事工艺等更高水平的工作。
在富士康首席数字官史喆看来,从自动化、信息化到数字化、智能化是中国工厂近十年来发生的重要转变。“与十年前电子制造业将自动化技术作为升级与改造的唯一途径相比,现在的电子制造业更加青睐数字化与智能化对于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另一边,制造业的数字化趋势从人才流向中也能体现。南都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985毕业生、海归博士、互联网大牛等开始向高端制造业(工厂)“回流”,这些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正在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超强助攻”。
05
政策组合拳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新消费
过去十年,广东经济表现出的活力、韧性、潜力与动力,离不开政府主导下的一系列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措施。
十年来,广东省持续推进制造强省、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全面部署实施“六大工程”,高起点培育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广东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达5.9万家,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5万亿元、占全国1/8,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除了培育单项**、专精特新、世界500强企业,广东省同样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过去十年来,广东省民营经济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3.09万亿元,占GDP52.4%;到2021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6.78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至54.5%。2021年广东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民营经济(私营和个体经济)单位数1340.45万家,同比增长9.3%;民营经济从业人数4486.58万人,增长0.6%,民营经济单位数、增加值均居****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