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细胞污染类型
污染来源: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细胞交叉。
凡混入细胞培养环境中对细胞存在有害的成分和造成细胞不纯的异物都应视为污染,细胞污染不能完全被消除,但能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和后果的严重性。
1、化学性污染
污染来源:对细胞有毒性的或对细胞产生刺激的化学物质:培养介质中未纯化的物质、试剂、水、血清、生长辅助因子及储存试剂的容器等。
污染危害:细胞生长受一直,甚至细胞死亡。
2、物理性污染
污染来源:通过影响细胞培养体系中的生化成分,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培养环境中的无物理因素如温度、放射线、振动、辐射(紫外线或是荧光)等。
污染危害:细胞、培养液或其他培养试剂暴露在放射线、辐射或过冷过热的温度中,可以引起细胞代谢发生变化,如细胞统同步化、细胞生长受抑制,甚至细胞死亡。
3、细胞交叉感染
发生原因
①同时操作2种及2种以上的细胞。
②不同的细胞系共用同一瓶细胞培养液和试剂。
③提取原代细胞时,剪割的组织块不纯,杂质细胞消化混入原代细胞培养中。
4、生物性污染
微生物污染:细菌污染、支原体污染、病毒污染、真菌污染、黑胶虫污染。
不同的微生物污染物对细胞的影响也有差别,微生物中支原体和病毒对细胞形态和技能的影响是长期的,缓慢的和潜在的。而霉菌和细菌增殖迅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抑制细胞生长或产生有毒物质杀灭细胞。
5、细菌污染
大肠杆菌污染的293贴壁细胞
细菌污染后变化
①外观可见培养液变浑浊,稍微振荡后可见表面有漂浮物;
②培养液PH改变,短时间内由红色变为黄色;
③胞内颗粒增多、增粗,细胞变圆脱落死亡;
④镜下观察,培养液中有大量圆球状颗粒物漂浮,细胞停止生长;
⑤镜下可识别,多呈球状或杆状,形态规则,分布均匀;
⑥比较严重情况下还能闻到异味。
细菌污染种类: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假单胞菌(格兰阴性菌)、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其中白色葡萄球菌较为多见。
6、真菌污染
真菌污染种类: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延续种群,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分支结构。
可污染细胞培养基的真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念珠菌、酵母菌、霉菌等。
真菌污染后变化
①短期内培养液不会变浑浊;
②肉眼可见点状菌落(淡黄色或者白色)漂浮在培养基表面;
③普通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絮状交错的菌丝或菌团生长在细胞之间;有时真菌并不是直接分布于细胞贴壁层,需要通过调整显微镜仔细观察寻找菌丝或菌团。
7、支原体污染
大小0.1~0.3um左右,一般肉眼显微镜难以观察;结构简单,需要依附宿主细胞,可与细胞共存;无细胞壁,一般抗生素作用不了。
支原体污染后变化
•多数细胞在形态上少有明显变化
•培养液中碎片增加
•细胞生长缓慢,易聚团
•镜下观察有不动的小黑点培养液不变浑浊,但很快变为黄色
8、黑胶虫污染
争议焦点:黑胶虫究竟是一种生物还是非生物?它小于徐俊的生物,直径小于0.1μm,大多国外血清中多见。
黑胶虫污染后变化
①低倍镜下观察可见黑色小点,高倍镜下可见到黑色小虫做布朗运动;
②不引起培养液浑浊,对抗生素无效;
③污染较轻时对细胞无影响;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细胞产生影响,细胞状态明显恶化,并后死亡;
④与细胞的数量成反比,细胞越多,它越少,细胞越少它越多。
9、病毒污染
病毒特征
分类:外源性和内源性病毒污染
污染后变化:
•培养液通常清亮无变化;
•大部分污染的细胞不会产生形态及病理现象;
•小部分病毒会造成细胞变圆、肿胀、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