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进行药物导入的中频治疗仪

   2025-08-11 0
中频透药治疗仪

中频透药治疗仪是一种结合了中频电疗技术与药物透皮吸收原理的现代化康复理疗设备,通过特定频率的中频电流促进药物分子透过皮肤屏障进入病灶部位,实现 “电疗 + 药疗” 的双重治疗效果。它在疼痛管理、康复理疗、慢性病辅助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具有无创、便捷、副作用小等优势。



一、基本工作原理

中频透药治疗仪的核心原理是 **“中频电致孔”与“药物离子导入”** 的结合,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中频电流的生理作用
仪器输出频率为1kHz-100kHz的中频电流,通过电极片作用于皮肤表面。这种电流能穿透皮下组织,引起局部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并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

电致孔增强皮肤通透性
中频电流可改变皮肤角质层的脂质结构,形成暂时性的 “生物孔道”,打破皮肤对药物的天然屏障作用,使药物更易透过表皮进入真 皮层及皮下组织。

药物定向渗透
在中频电场的驱动下,药物分子(尤其是离子型药物)随电流方向定向移动,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二、核心组成部分

主机控制系统
包括显示屏、操作按键或触摸屏,可调节电流强度、频率、治疗时间等参数,部分高端机型支持预设治疗方案。

电极片 / 治疗头
与皮肤接触的导电部件,分为粘贴式(一次性或重复使用)、热敷式等,需配合导电凝胶或药液使用,确保电流均匀传导。

电源模块
提供稳定的交流电或直流电输入,保障仪器安全运行。

药物载体(可选)
如药垫、药棉等,需根据治疗需求加载特定药物(如中药提取液、消炎镇痛药等)。

三、主要治疗作用

止痛消炎
通过中频电流抑制疼痛信号传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因子代谢,缓解关节炎、腰肌劳损、神经炎等引起的疼痛。

促进组织修复
改善病灶部位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为组织提供充足营养,加速伤口愈合、骨折恢复及术后康复。

放松肌肉与缓解痉挛
电流引起的肌肉被动收缩可缓解肌肉紧张、僵硬,适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导致的肌肉痉挛。

药物增效作用
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药物在病灶部位的抗炎、消肿、活血等功效,减少口服药物的胃肠道刺激。

四、适用范围

中频透药治疗仪适用于多个科室和病症,常见场景包括:


骨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骨质增生、软组织损伤等。

康复科:中风后遗症、偏瘫肢体功能障碍、产后康复、运动损伤恢复等。

疼痛科:神经痛、肩周炎、腱鞘炎、坐骨神经痛等。

内科 / 中医科:慢性胃炎、盆腔炎、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的辅助治疗(需配合对应药物)。


3166520683.jpg


五、使用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

孕妇(尤其腹部、腰骶部)、婴幼儿;

皮肤破损、溃疡、湿疹或感染部位;

心脏病患者(避免电流靠近心脏区域)、安装心脏起搏器者;

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高热患者。

操作规范

治疗前需清洁皮肤,去除油脂和污垢,确保电极片贴合紧密;

药物选择需遵医嘱,避免使用刺激性强或过敏药物;

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刺痛、烧灼感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并调低电流强度;

单次治疗时间通常为 15-30 分钟,每日 1-2 次,疗程需根据病情而定。

设备维护

电极片需定期清洁或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仪器需远离水源、高温和潮湿环境,防止短路或损坏。

六、与传统治疗方式的对比

治疗方式

优势

劣势




中频透药治疗

无创、局部药物浓度高、副作用小

对药物类型有选择性,需专 业操作

口服药物

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

全身副作用(如胃肠刺激)

肌肉注射 / 静脉注射

起效快

有创、可能引发感染或疼痛

单纯中频电疗

无药物依赖

无药物协同作用,见效较慢

七、临床应用价值

中频透药治疗仪将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弥补了传统外用药透皮吸收效率低、口服药副作用大的不足,尤其适合慢性病长期治疗或术后康复。在基层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家庭护理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但需注意:它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或手术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作为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使用。


随着技术发展,部分新型仪器还集成了热敷、低频脉冲等功能,提升了治疗的舒适度和效果。在使用前,建议由专 业医护人员评估适应症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确保安全有效。


核心提示:中频治疗仪,干扰电,中低频,中频透药,迈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新闻
  • 联系人:张经理
  • 电话:17739770071
  • 地址: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郑东)地润路18号C座10层1007号
  • 邮件:17739770071@189.com
  • 手机:17739770071
我们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