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表的 EMC 摸底测试需覆盖电磁发射(EMI) 和电磁抗扰度(EMS) 两大类,结合其功能特性(计量、通信、电源接入),重点关注以下项目:
1. 电磁发射(EMI)测试检测智能电表自身产生的电磁骚扰,避免干扰电网及周边设备(如智能家居、通信基站)。
传导发射(CE)
国内:GB/T 17215.321(交流电测量设备电磁兼容要求)、GB 9254(信息技术设备辐射骚扰)。
国际:IEC (居住环境设备发射要求)、EN 55022(信息技术设备传导发射)。
测试目的:检测电表通过电源线向电网传导的高频噪声(如开关电源、MCU 时钟的谐波)。
测试频段:150kHz~30MHz(电源线传导),部分标准扩展至 1GHz(信号线传导)。
测试标准:
关键关注点:开关电源的高频开关噪声(100kHz~10MHz)、通信模块(如 LoRa、NB-IoT)的射频泄漏。
辐射发射(RE)
测试目的:检测电表向空间辐射的电磁波,尤其是通信模块和数字电路的高频辐射。
测试频段:30MHz~1GHz(远场辐射),部分场景需覆盖至 6GHz(应对 5G 等新频段干扰)。
测试标准:同传导发射(对应标准中的辐射部分)。
关键关注点:通信模块天线的杂散辐射、MCU 时钟(如 8MHz~100MHz)的谐波辐射、电源模块的辐射耦合。
谐波电流发射
测试目的:检测电表在工频(50Hz/60Hz)下产生的谐波电流,避免污染电网。
测试标准:GB/T 17625.1(等同 IEC ),针对额定电流≤16A 的设备,限制 3~40 次谐波的电流值。
2. 电磁抗扰度(EMS)测试检测智能电表在外部电磁干扰下的计量精度与通信稳定性,重点模拟电网波动、空间辐射、静电等场景。
静电放电(ESD)
测试目的:模拟人体或物体接触电表外壳、按键时的静电干扰。
测试方式:接触放电(±2kV~±6kV)、空气放电(±2kV~±15kV),重点测试显示屏、按键、接口等裸露部位。
测试标准:IEC 、GB/T 17215.321。
关键关注点:静电后是否死机、计量数据丢失、通信中断。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B)
测试目的:模拟电网开关操作、电机启动产生的脉冲干扰,通过电源线或信号线传入电表。
测试条件:电源端口 ±2kV,通信端口(如 RS485)±1kV,脉冲重复频率 5kHz/100kHz。
测试标准:IEC 。
关键关注点:计量芯片是否误计数、MCU 是否复位、通信是否丢包。
浪涌(Surge)
测试目的:模拟雷击或电网过压通过电源线或信号线传入的瞬态干扰。
测试条件:电源端口差模 ±1kV、共模 ±2kV;通信端口差模 ±0.5kV、共模 ±1kV。
测试标准:IEC 。
关键关注点:电源模块是否损坏、通信芯片是否烧毁、计量电路是否漂移。
辐射抗扰度(RS)
测试目的:模拟空间电磁辐射(如基站、对讲机、家电)对电表通信与计量的干扰。
测试频段:80MHz~2.7GHz,场强 3V/m~10V/m(典型值)。
测试标准:IEC 。
关键关注点:通信模块(如 NB-IoT)是否断连、计量数据是否跳变。
电压暂降与中断
测试目的:模拟电网电压波动(如短时断电、欠压)对电表的影响。
测试条件:电压降至 0%/40%/70%,持续时间 0.5 周波~5 秒。
测试标准:IEC 。
关键关注点:断电后数据是否保存、复电后是否正常计量与通信。
二、通信模块优化方案智能电表的通信模块(如 NB-IoT、LoRa、RS485、PLC)是 EMC 问题的高发区,需从硬件设计、布局、软件三方面优化:
1. 硬件电路抗干扰设计射频模块(NB-IoT/LoRa)优化
电源隔离:为射频芯片单独设计 LDO 电源(如 TC1185),输入端串联磁珠(100Ω@100MHz)并并联 100nF 陶瓷电容 + 1μF 钽电容,滤除主板电源噪声。
阻抗匹配:射频链路(天线、射频开关、滤波器)严格按照 50Ω 阻抗设计,减少反射导致的信号失真与辐射。
杂散抑制:在射频芯片输出端增加 SAW 滤波器(如针对 NB-IoT 的 B3/B8 频段),抑制带外杂散辐射(如谐波、互调产物)。
有线通信模块(RS485/PLC)优化
RS485 接口:增加 TVS 管(如 SMBJ6.5A)和共模电感(如 ACMP),抑制浪涌和脉冲干扰;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提升抗共模干扰能力。
电力线载波(PLC):在 PLC 模块与电网之间串联高通滤波器,隔离工频干扰,抑制 PLC 信号向电网的传导发射。
2. PCB 布局与屏蔽设计分区布局
将 PCB 划分为电源区(开关电源、LDO)、计量区(计量芯片、互感器)、数字区(MCU、存储器)、通信区(射频模块、RS485),各区之间用接地隔离带分隔。
射频模块(尤其是天线)远离计量电路和时钟源(如 32.768kHz 晶体),避免辐射干扰计量精度。
接地策略
采用多接地平面:模拟地(计量电路)、数字地(MCU)、射频地(通信模块)分开设计,通过 0 欧电阻或磁珠单点连接至电源地,避免地环路干扰。
射频地平面完整连续,天线下方铺设接地平面,增强辐射效率并减少对其他电路的耦合。
屏蔽设计
射频模块加装金属屏蔽罩(如洋白铜材质),屏蔽罩与射频地平面可靠连接(多点焊接),抑制射频信号外泄与外部干扰进入。
计量电路周围铺设模拟地平面,互感器、采样电阻等元件贴近计量芯片,缩短敏感信号线长度。
3. 软件辅助优化通信协议抗干扰:采用 CRC 校验、重传机制(如 NB-IoT 的 HARQ 技术),确保数据传输完整性;设置通信超时重连逻辑,避免模块死机。
计量数据滤波:对计量芯片采集的电流、电压信号进行滑动平均滤波,剔除脉冲干扰导致的瞬时跳变,确保计量精度。
电源管理:检测到电压暂降时,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池(如 CR2032)供电,保障数据存储与关键电路运行。
通过 EMC 摸底测试可精准定位智能电表在传导 / 辐射发射、抗扰度方面的薄弱环节,结合通信模块的硬件滤波、PCB 分区布局及软件容错设计,能显著提升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可靠性,确保计量准确与通信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