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RS30 手持 SLAM扫描仪
如是RS30是SLAM测量技术与RTK深融合的全新测量系统,如是RS30测量系统以高精度RTK定位结果为基准,实现RTK与SLAM的深度融合解算,室内采集过程中,在GNSS信号区域不稳定的场景,在保证可以输出三维模型的依然可以实现每一个位置信息均满足5CM测量精度的要求。如是RS系列测量系统是激光SLAM&高精度RTK融合的产品,通过将RTK与激光SLAM及视觉SLAM进行深度融合解算,实现高精度免回环,带来全新测量体验,满足国土测绘、智慧城市建设、BIM施工、农林测量、电力检测、堆体测量、地下空间数据采集等多种作业场景的要求。
RS30 优势:
(1)采集效率高
传统全站仪测量需要对中整平,且一次仅能测量一个点,测量效率低。RS30仅需对待测量物体进行环绕行走,即可获取大量具备绝dui坐标的点云数据,外业采集效率大幅度提升。
(2)可单人作业
如是RS30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方式进行数据采集,无需对中整平、无需前后方交汇,仅需对准待测楼体环绕走一圈即可,单人即可完成作业。
精度 | 绝dui精度5cm;相对精度1cm |
扫描数据速率 | 64万点/秒 |
测距范围 | 0.5~300m |
视场角 | 360°*270° |
影像分辨率 | 1500w |
单次工作时间 | 1h(支持电池热替换) |
工作温度 | -20℃~50℃ |
重量 | <1.7kg |
(3)支持手持、背包等多种模式
RS30手持扫描仪可以手持作业,也可使用胸托支架进行胸托或背负,较少劳动强度。
(4)三维建模技术
RS30 基于点云和影像和实现自动化三维建模
应用场景:
公路勘测、地下空间信息采集、堆体测量、老旧小区改造、竣工测量、地形测量、能源设施、林业资产管理、施工测量
一、华测导航RS系列手持SLAM激光扫描仪概述
华测导航RS系列激光扫描仪采用当今领xian的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实现手持设备的高效点云数据采集。该设备体积小巧,操作便捷,适用于多种复杂环境的数据扫描工作。相较于传统固定式激光扫描仪,RS系列在灵活性和实用性上拥有明显优势,用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数据获取。
该仪器内置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包括IMU、惯导和激光测距器,保障了在动态环境中扫描数据的精que定位。尤其适合狭小空间、复杂地形或无人机无法完成覆盖的区域扫描。RS系列通过手持操作,支持大规模、复杂环境下点云数据的实时捕获,这为后续的点云处理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SLAM技术带来的创新体验
SLAM技术是RS系列产品的核心亮点。它使得设备能够在无GPS或者GPS信号弱的环境中自主定位与建图。该技术通过激光测距和传感器数据融合,实时构建所处环境的三维模型,并及时校正自身位置。这种自适应环境感知能力解决了传统激光扫描设备依赖GPS的硬伤。
三、机载点云联合建模:优势与应用
RS系列支持与机载激光扫描设备采集的点云数据联合建模,展现了技术的融合创新。当无人机机载激光扫描覆盖区域较大且空旷时,手持SLAM设备则覆盖死角或细节复杂处,从而形成更完整的点云数据。
联合建模带来的优势:
数据完整度提升:机载搭配手持扫描填补盲区,获得更精细的模型。
效率显著提高:无人机快速获取宏观环境信息,手持设备细化局部数据。
多场景适用:适合城市三维建模、矿山测量、森林资源监测等多种环境。
数据融合方便:RS系列兼容多种点云格式,支持主流点云处理软件,便于后期分析。
这种联合方式不仅提高了数据的丰富性和准确性,还降低了重新复测的风险与成本。用户通过一次综合采集即可满足大规模与细节层次的需求,大幅优化测绘流程。
五、行业应用场景与深度剖析
RS系列激光扫描仪的灵活性和高精度,使其适配多个行业的实际需求。以下是几个重点领域的具体应用:
建筑施工与监测
在建筑施工中,实时获取结构体的高精度三维数据对项目的进展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通过手持扫描仪,测绘人员可以快速捕获工地环境的点云数据,对施工误差和结构偏差及时进行识别和调整。
地下矿山及管线管理
传统地下矿山测量因空间局促及信号缺失难以进行精que定位。解放双手的手持SLAM设备突破了这一瓶颈,能在复杂地形采集精zhun点云,辅助安全监管与规划布局优化。
文物保护与数字复原
文物建筑和文化遗产通常为复杂且精密的结构,使用手持扫描仪进行数字建模,帮助实现非接触式保护及后续数字修复,提高了保护效率并减少人为损坏风险。
森林资源及环境监测
结合机载点云数据,RS系列设备对森林覆盖物的高密度点云扫描,实现了植被结构及生长态势的精zhun分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造林规划。
智能城市与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环境复杂,建筑物密集,通过无人机与手持扫描仪的联合点云采集,实现城市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辅助智能交通、管网维护等智慧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