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咨询师的选择
资质与经验
查看咨询师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资质,如 ISO9001 注册咨询师资格等。可以通过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或专业协会的网站查询咨询师的资质认证情况。例如,在中国,可以查询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注册咨询师名录,确认咨询师的合法性和专业性。
了解咨询师的工作经验,包括从事 ISO9001 咨询的年限、服务过的企业类型和规模、成功案例等。优先选择具有丰富经验且在同行业中有成功案例的咨询师,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特点,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咨询服务。
信誉与口碑
通过互联网搜索、行业论坛、客户评价等渠道,了解咨询师的信誉和口碑。查看其他企业对咨询师的评价,包括服务质量、专业水平、工作态度等方面。例如,如果在行业论坛上看到多个企业对某咨询师给予高度评价,称其咨询服务专业、负责,能够有效帮助企业通过认证,那么这个咨询师的信誉度可能较高。
可以向同行业的企业打听推荐的咨询师,了解他们的合作体验和效果。这种基于实际经验的推荐往往更可靠,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出信誉良好的咨询师。
二、合同签订
明确服务内容
在合同中详细明确咨询师的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诊断与规划、标准培训、文件编写指导、内部审核指导、管理评审指导、认证申请协助等。确保服务内容涵盖企业认证所需的各个环节,避免出现模糊不清或遗漏的情况。
例如,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咨询师将为企业提供多少次培训、培训的内容和时长;文件编写指导的具体范围和深度;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参与方式和程度等。
约定服务期限与进度安排
确定咨询服务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各个阶段的进度安排。这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认证工作的时间表,确保认证进度符合企业的预期。例如,合同中可以规定咨询师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指导,然后在特定时间节点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指导等。
同时,要明确如果因咨询师原因导致进度延迟的责任和赔偿条款,以保障企业的权益。
费用与支付方式
明确咨询费用的金额、支付方式和时间节点。费用应合理透明,避免出现隐藏费用或后期追加费用的情况。例如,合同中可以规定咨询费用为固定总价,分阶段支付,如在合同签订后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在完成特定阶段的服务后支付相应的款项。
对于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如差旅费、资料费等,也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是否包含在咨询费用中,或者如何计算和支付。
三、合作过程中的沟通与监督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与咨询师确定沟通方式和频率,如定期召开会议、沟通、电子邮件交流等。确保双方能够及时沟通问题、反馈进展和协调工作。例如,每周与咨询师进行一次会议,汇报企业的工作进展,听取咨询师的意见和建议;遇到紧急问题时,随时通过或电子邮件联系咨询师。
指定企业内部的联系人,负责与咨询师的日常沟通和协调工作。这个人应熟悉企业的业务和认证工作,能够有效地传达企业的需求和问题,同时理解咨询师的建议并推动实施。
加强对咨询工作的监督
企业应定期对咨询师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咨询服务按合同要求进行。可以通过检查工作进度、审核咨询成果、收集员工反馈等方式进行监督。例如,定期检查咨询师编写的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指导是否有效等。
如果发现咨询师的工作存在问题,应及时与咨询师沟通,要求其采取纠正措施。如果问题严重影响认证进度或质量,企业有权根据合同约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要求更换咨询师或追究违约责任。
四、企业自身的参与和配合
积极参与认证工作
企业不能完全依赖咨询师,而应积极参与认证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认证工作,为认证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例如,企业领导应亲自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决策,确保体系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需求。
各部门员工也要积极配合咨询师的工作,认真学习 ISO9001 标准,按照咨询师的指导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例如,参加咨询师组织的培训,积极参与文件编写和内部审核等工作。
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企业在与咨询师合作的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能完全听从咨询师的意见而失去自己的判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咨询师的建议进行分析和评估,选择适合企业的方案和方法。例如,在文件编写过程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特点,对咨询师提供的模板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同时,企业要对认证工作的结果负责,不能将责任完全推给咨询师。如果认证过程中出现问题,企业应积极与咨询师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单纯依赖咨询师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