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县钢结构荷载安全性检测鉴定报告
钢结构荷载安全性检测鉴定的过程如下:
1、鉴定的目的
钢结构鉴定的目的主要有下列几点:检测结构的质量,说明结构的性;判断旧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为改建扩建工程提供依据;找出事故的原因,作为今后的教训和借鉴;处理工程事故,提供技术依据。
2、鉴定前的准备工作
鉴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的调查和检测方案的编制,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查看原设计图和竣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历次加固和改造设计图、事故处理报告、竣工验收文件和检查观测记录等;调查原始施工情况;向使用方询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根据已有资料与实物进行初步核对、检查和分析;填写初步调查表;**检测方案,确定必要的实测、试验和分析等的工作大纲。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早期的钢结构工程,由于当时设计规范的不配套,所以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设计资料,此时图纸的绘制就是鉴定前较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承载力的运算和危险点的定位。
3、鉴定检查
鉴定检查是鉴定过程的开始,是对结构的普查。此过程主要采用目视的方法,辅助一些简单的仪器操作,目的是将结构或构件划分为:明显有问题,不需要进一步检测;怀疑,需要进一步检测;不存在问题或问题轻微,不需要进一步检测等三种类型并对一些明显的不符合规范的构造连接和危险点进行记录。
4、鉴定检测
鉴定检测的**是鉴定检查中结果怀疑,需要进一步检测的结构或构件,当然,对另外两种结构或构件也应有一定的抽测数量以*结果的准确性,特别是当要考虑危险构件对结构整体承载力的影响时,对明显有问题的构件**做到全数检测。鉴定检测的数量可参照GB/T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中的要求,构件数量少或结构简单时应尽量做到全数检测。鉴定检测的内容应包括钢结构材料检测、钢结构构件的检测、钢结构连接与节点的检测等。
4.1 钢结构材料检测
钢结构材料检测直接关系到结构承载力的验算,包括钢结构钢材、紧固件等的检测。对于钢结构钢材的检测,较准确的方法是直接从结构上取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而实际工作中,委托方出于安全的考虑,基本上都不能接受这种破坏性的检测方式,此时只能考虑无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有表面硬度法、化学分析法等,其中表面硬度法又包括布氏硬度法、里氏硬度法等,硬度法对钢材基本无损伤而且操作简单,是目前应用较普遍的方法,化学分析法仅需要在钢材上钻取一定量试样,属于局部破损方法,不过化学分析法对检测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过程复杂,应用的较少。当然,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准确的结果常常需要两种方法综合应用。紧固件的检测通常采用取样检测的方法。
4.2 钢结构构件的检测
钢结构构件的检测包括构件的几何尺寸、构造、连接、偏差与变形、缺陷与损伤、材料性能等,构件的检测通常采用目测、现场测量或常规无损方法,必要时可取样检测。构件的检测在相关标准中都有明确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构件腐蚀的检测,构件的腐蚀是钢结构鉴定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检测时,标准规定采用钢丝刷、砂轮等方法去除表面的锈蚀层,用测厚仪检测构件厚度,和构件原始厚度比较进而判断锈蚀的程度。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一方面,仅考虑了外表面的锈蚀,对于处于高湿度环境(如游泳馆)的薄壁杆件来说,如果由于焊接质量或其它原因造成杆件内部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时,杆件内部的锈蚀通常比外壁*严重,因为外壁有防锈处理而内壁没有,所以,杆件锈蚀的测定要根据其它项目的检测结果综合来考虑,必要时,应采用在杆件表面钻孔的方法进行检测。另一方面,没有考虑锈蚀的发展情况。钢结构的锈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锈蚀既然存在就必然会继续发展,仅靠一个当前值并不能说明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锈蚀较严重的区域向边沿测量,结合环境变动时间,锈蚀可能出现的时间,锈蚀程度,锈蚀的发展等因素给出构件破坏或变化为危险点的时间,为客户提供参考,而不能仅凭当前的结果就认为构件是安全的。
4.3 钢结构连接与节点检测
钢结构连接与节点检测包括焊接的检测、紧固件连接的检测和螺栓球(焊接球)节点的检测等,焊接的检测通常采用目测加无损探伤的方法,包括表面焊接的缺陷和内部的超声射线探伤等。紧固件连接采用目测锤击等方法检测,仅在对材料强度有怀疑时才采用取样检测的方法。螺栓球(焊接球)节点的检测采用目测加无损探伤的方法,探伤的部位为连接的套筒和封板焊缝等,必要时可取样进行节点承载力检测。
5、鉴定结果
钢结构的鉴定结果按GB 规定,采用安全性(承载能力、构造、位移或变形、锈蚀)等级、正常使用性(位移、锈蚀、长细比)等级并按构件、子单元、鉴定单元三个层次进行评定,应该说这种评价方法是比较全面的,但笔者认为也存在不足之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存在很多共同之处,如位移、锈蚀等,未免繁琐而且体现不出**,影响结构安全的构造连接、位移变形、锈蚀等,已经参与了承载能力的验算,在安全性评价中就不应该再考虑。其次,正常使用性应该考虑影响使用的变化的因素,而不应该考虑不变的因素
如长细比。较后,应强化耐久性方面的评价,如锈蚀、涂层等,不能仅给出一个静态的当前鉴定结果而且应提出结构的耐久年限的评估。
结构实际荷载状态的测定
结构实际荷载状态的测定,是为了确定实际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结构的实际荷载状态应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1.结构正常使用条件下的荷载及作用状态
测定荷载标准值,并按规范规定确定设计值。
2.结构破坏或倒塌时的荷载及作用状态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结构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及该类结构的专门规范或地方规范确定。
(2)在规范无规定的条件下,依据工程实际测定或模拟试验测定。
3.部分构件失效后的结构荷载及作用状态
(1)测定部分构件断裂或压曲失效后,产生的对已损伤结构的冲击作用以及对相邻或其他结构的影响。冲击大小由结构破坏前时刻的失效构件所受内力确定。
(2)部分构件失效后,结构的荷载状态用以确定已损伤结构的安全性。
4.荷载及作用的作用位置和方向
(1)测定荷载的实际作用位置和方向。
(2)测定作用的实际作用位置和方向。
钢结构荷载安全性检测鉴定报告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常用结构加固方法:
(1)粘结外包钢加固法:是把坚固的钢材通过强化胶固结在被加固构件的外侧,一般是在钢板上打孔直径大约6mm的注胶孔洞,如果需要多个,间距不要大于400ram。同时,注意胶使用的时间及配比情况,从而使外钢材与结构形成一体,达到提高结构的稳定性,由于新钢材与原构件结合一体后,达到共同受力的目的。通过处理后的结构,因受力区钢材受力面积增大,而使钢结构截面承载力及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该法使用干钢柱、屋桁架、钢梁和钢材与混凝土结合受力结构的加固处理,尤其是用在结构加固处理后,不能发生提高构件截面尺寸的现象,但又**显着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域刚度的要求。优点:经过处理后的结构部位受力相对均匀,可以有效分担外部荷载。操作快捷简便,现场施工便于管理,同时明显提高构件的承载力与刚度,并不会造成结构使用空间变化。缺点:由于是在缺陷部位加钢材,所以导致用钢量较大,成本费用较高,处理部位对环境的温度有一定限制要求。
(2)粘贴加固钢结构:粘贴加固钢结构是利用*强粘结剂将粘贴到钢结构问题部位的受力面,分担一部分荷载,通过粘结层传递到结构其他受力部位点,降低结构损伤部位承担的应力。粘贴加固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承载力和刚度显着提高,加固后基本不增加原结构的自重和原构件的尺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柔性的复合材料对于任意封闭结构和形状复杂的被加固结构表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密封性好,减少了渗漏甚至腐蚀的隐患;简便易行、成本低、**,在狭小亦可施工,特别适合现场修复;施工过程中无明火,适用于各种特殊环境。
(3)绕丝加固法:就是在结构构件上安装固**,然后用高强钢丝套入后,然后加固固**,与外固定结构固定牢靠。用的较多的例如钢绞线绕丝加固,该法的优势与劣势与加大截面法相同。适合用于结构构件截面承载力与抵抗剪切不足的构件,还有结构本身承受横向荷载作用的受力场合。在绕丝加固处理部位要进行刷漆等防腐处理手段,或是材料本身采用镀锌处理过的钢线和防腐胶与钢线组成的复合整体对构件进行加固处理,但是他们之间在加固后的构件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防腐高强钢丝起到抱箍结构作用,防腐胶起到锚固钢材和保护的作用,使其形成整体后达到共同整体受力的目的,以显着提高构件的承载力与刚度。这种方式即是构件外加固方式,通过提高构件的外箍整体,达到强化内部刚度,从而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因此被广泛地用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加固处理中。
(4)增设支承加固法:是通过增设结构承载构件,提高部位的承载力,例如钢柱可以在周围加设钢支撑,提高钢柱原有的尺寸,加大受力面积,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因减少在原构件上的荷载作用,降低原构件的承载风险。使用于对构件所处环境条件和外观尺寸要求不高的地方。该法施工简单,受力部位明确,易拆卸更换,能够保持构件原来的尺寸外观。缺点是改变了原建筑物的形象和空问形状。
(5)预应力加固法:是一种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撑杆等构件来加强构件整体刚度,通过预应内力,是结构内部结合*加紧密,从而达到加固的效果。预应力加固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通过支撑预应力构件本身,具有比较广泛的使用前景。优点:此法在加固中效果优越,缺点是增加了预应力的工序和设备,提高了成本。
(6)钢结构裂缝加固:如果裂缝只是单纯表面细缝,不是贯通裂缝,可能只是由于外部环境出现的裂缝,可以采用在裂缝两侧焊接钢板。如果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贯通缝,只能在重新焊接钢构件来取代旧构件。同时,要重新进行无损检测试验,符合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