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动力(多功能)治疗仪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胃肠起搏点的电节律活动可以被外加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驱动,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利用先进的电极技术模拟合成正常的胃肠生物电信号,通过体表贴敷电极,作用于胃肠起搏点,并使其产生“跟随谐振”效应,纠正异常胃肠电节律抑制异位起搏点的电活动,促使胃肠道产生足够有效的节律性收缩及推进运动,缓解或消除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名称:胃肠多功能治疗仪
适用范围:用于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与改善。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糖尿病胃轻瘫、功能性便秘等。
1.技术:
该产品基于“体表胃肠起搏”的基本理论,采用“音乐电”[1]技术模拟起搏信号,使刺激信号更接近人体自然规律,更易被胃肠所接受。通过对胃肠起搏点的刺激,纠正异常的胃电节律或抑制异位起搏点的电活动,从而驱动胃肠道有节律的蠕动可促进胃液与各种消化酶的分泌,缓解和消除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体表胃肠起搏理论是由体内胃肠起搏演变而来。美国在90年代就已开展了体内胃肠起搏治疗(类似心脏起搏术)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由于体内起搏需要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到胃部并长时间滞留体内,导致技术较复杂成本高受众少不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国内的欧阳守教授就将此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体表起搏的概念。其核心仍然是基于胃肠起搏点的电活动可被外加电流刺激所驱动这一特点。只是施加刺激电流的方式从体内植入电极变成了体表贴敷电极。治疗方式从直接刺激胃肠起搏点变成了间接刺激,驱动作用有所减弱,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同样可以修正紊乱的胃电活动,达到调节胃肠道功能的目的。由于该方式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于实施、风险小成本低,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