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矿物油是因受杂质污染,氧化和热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理化性能而不能继续使用时被更换下来的油;主要来自于石油开采和炼制产生的油泥和油脚;矿物油类仓储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机械、动力、运输等设备的更换油及再生过程中的油渣及过滤介质等。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属于危险废物。
检测标准:SN/T45-2014矿物油含量检测
主要是含碳原子数比较少的烃类物质,多数是不饱和烃。
其主要成分是链长不等的碳氢化合物,性能稳定。
矿物油是目前人类为广泛使用的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由于受以下因素影响,矿物油则成为了废矿物油。
1、被外来杂质污染: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系统和机器外壳封闭不严,灰尘、沙砾浸入油中;也容易被各种机械杂质弄脏,如金属屑末、灰尘、沙砾、纤维物质等。
2、吸水: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液压传动系统或水冷却装置不够严密,使水流入油中。
空气中的水分也能被油吸收,其吸水性随油温升高而增大。
3、热分解:当油和机械设备在高温下接触时,油会发生热分解,产生胶质和焦碳,导致油失去使用价值。
4、氧化:油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空气的氧化作用,氧化会生成一些有害物质,如酸类、胶质、沥青等,使油颜色变暗,黏度增加,酸值增大,进一步会出现沉淀状的污泥。
5、被燃料油稀释:该类废油主要指内燃机润滑油,由于部分燃料油没有完全燃烧而渗入到润滑油中,使润滑油失去原有的润滑特性。
废矿物油的分类及标签要求:
1、 废矿物油分类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执行,按行业来源分类如下:
-原油和天然气开采;
-精炼石油产品制造;
-涂料、油墨、颜料及相关产品制造;
-专用化学品制造;
-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
-非特定行业。
2、 应在废矿物油包装容器的适当位置粘贴废矿物油标签,标签应清晰易读,不应人为遮盖或污染。
3、废柴油、废煤油、废汽油、废分散油、废松香油等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0℃的废矿
我司化矿实验室主营业务:化学品危险性分类鉴别、化学品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矿产品检测、稀土资源检测、煤炭质景检测、金属材料检测、石油产品检测、塑料质量检测、涂料检测、化肥检测、食品接触材料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输水设备质量检测、电子电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rohs&reach)、车用材料检测。
石油检验部拥有国际**的油品检测设备以及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队伍可以完成原油、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生物柴油、船用燃料油、车用润滑油、工业用润滑油、润滑脂等产品的绝大部分的项目检测,并竭诚为你提供高效、准确、价格优惠的油品检测服务和各类油品调和咨询服务。
有油品检测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鉴联检测有良好的内部机制,优良的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激励机制,由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人才组成,拥有完善的技术研发力量、专 业的实验设备和成熟的售后服务团队。
在检验检测领域有着丰富经验,拥有许多种检测手段,覆盖金属材料、有机分析,无机分析,仪器分析等检测手段。
熟悉现行的GB/ISO/JIS/STMA/EN/DIN/BS/GOST等国内外**的技术标准,掌握着新的检测方法。
并与多家检测认证机构保持长期紧密合作关系,由鉴联检测出具的检测报告得到众多国际机构认可,我们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检测问题的解决方案。
油品检验请资询本公司李工
行业资讯:
为了有利于四川盆地油气勘査工作的开展,国家地质总局于1976年4月建立四川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统一领导地质部门在四川地区的油气勘查工作。
1979年10月地质部恢复后,更名为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
1978年将二普调整为几个专业大队,除二普建制保留外,新组建了第十一普查勘探大队、井下作业大队、地质综合大队及几个直属的二线单位。
在指挥部的领导下,按统一布署,有计划、有步骤和分工协调地进行工作,加速了四川油气勘查事业的发展。
1977年5月,国家地质总局石油组塞风率朱夏、关士聪等专家到四川进行巡回诊,在重庆南温泉召开座谈会,着重讨论了油和气以及陆、海相的关系。
这个阶段的油气和地质成果都比较显著:1978年川东北雷音铺构造川17井钻获嘉2段、茅3段和石炭系3个工业气层,打开了川东北地区找气新局面。
同年在傅家山构造川25井的嘉5段中发现高浓富钾卤水,为四川找钾盐矿提供了新的线索。
1979年5月在川北石龙场构造的川30井,钻获高产油气流,发现了石龙场油气田,四川陆相找油有了新的生机。
随后调集了较多的力量加强川北,形成了重点,在石龙场构造西端发现了柏坝油藏,以及元沱、北山场等含油构造,基本查明了陆相油气分布规律。
川西地区在此阶段进行了整体地震勘探部署,在平原第四系覆盖下发现了一批重要构造,改变了局限于安县断裂带一隅的被动状况。
并很快在鸭子河、孝泉、玉泉等构造上见到良好的天然气显示,提高了川西地区油气远景评价。
上述事实说明,加强油气地质规律和勘探部署的综合研究,是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查工作的中心环节。
指挥部决定将分散的研究力量集中成都,加强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的领导。
随着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和世界新科技的引进,科技人员掀起了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的热潮。
地质研究工作逐渐应用了碳酸盐岩沉积学、板块构造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地震地层学、油气生成理论及油气资源量计算评价等新理论、新方法,实验分析也使用了许多现代化分析仪器和技术,使对四川盆地油气地质问题的认识能力和研究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逐步形成了地化条件(油源)控油、古构造控油、构造体系控油、岩相及成岩后生变化控油等多方面综合起来的找油气思路,以及从研究四川盆地群体岀发,进而分为5套盆地进行评价的方法。
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有:邓康龄对三叠系地层和沉积相,冯福闿对印支运动,王胜对川西地震地层学,曾学思对碳酸盐岩相,李汶国对生油地球化学,王庭斌对四川油气藏等的研究,都对油气勘查工作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