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现代自动化技术、声光电效果,通过图片案例、实物模型展示、语音播放、场景模拟、互动体验、答题闯关等方式,让青少年在参观体验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亲自参与、亲身体验、亲历过程,集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为一体,让青少年在参观体验过程中无形学到知识、接受教育,打破了以往教育基地的参观模式让参观体验活动变得丰富、生动、有趣,对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育效果明显。
学校是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学校具有人员密集、活动集中的特点,学校安全关乎师生的人身安全,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校园安全主要设计踩踏、火灾、交通事故、触电、溺水、高处坠落、实验室事故、食物中毒、传染性、意外伤害等事故随着社会发展,信息通道的多元化,以及信息终端的更新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在更新。技术也在进步,从纸质媒体到音频媒体再到影音媒体,作为80后感觉到了信息在当年学生时代只有老师的教育以及书本的学习,电视里也只有动画片停留在黑白颜色,回头看2000年以后手机从单色屏变七彩屏,到按键式的彩屏,每一种发展都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以前的手机智能语音以及短信,彩屏手机可以聊.再到现在的手机语音,通话,3G游戏等,在到4G信息时代的手机端VR内容体验,以及到现在的5G时代,华为的VR眼镜和手机以及有充足的链接和资源。数字时代的来临也就面临学习内容的多样化,丰富的技术和内容让获取信息接受教育更简单。

第二教学区,教学主题:无红绿灯斑马线、车库出口、集体出行的安全
车库出口是非常常见的场所,大量地出现在学校、小区、商场、等各类场所,且出行车辆均有加速的现象,保障行人在这种环境中的安全是该区域设计的重点。可以结合学校车库出口的有利环境,教会学生安全通过车库出入口的方法。无红绿灯的斑马线也大量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未成年人安全通行的盲区,如何正确观测、通行,将是本区域设计规划的重点。集体出行是学生阶段非常常见的集体行为,如春游等集体出行,上学、放学三三两两的小团体行走,这种团体安全也是该学段需要教会学生的重要内容。
鉴于以上教学需求,所需环境设备有:双向两车道、人行道 + 盲道、车库出口标识、行人慢行、注意避让提示牌、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等。
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主要围绕“1+3”思路建设,即由“一个青少年权益保护中心"统筹管理“12355 青少年服务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青少年心理咨询室”3个服务平台。

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的设计,还可以广泛地传递交通文明。在各类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时常看到出行中的不文明行为,这种不文明有可能成为交通事故的诱发原因,如往车外抛东西、随意变线、占用应急车道等。向未成年人播下一颗文明的种子,让这颗种子再去影响更多的人,这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和谐”与“文明”价值观;也呼应了学展核心素养关于“健活”中强调的中小学生“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要求。
近年青少年违法犯罪整体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与我国大环境很相象。
如在去年年初我市开展的冬季严打飓风行动中,共捕获违法 600人,其中14—18岁的青少年就有107人,占总数的1/6,这还不包括大量的年龄未满14周岁未受到法律处罚制裁的青少年。

学校是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学校具有人员密集、活动集中的特点,学校安全关乎师生的人身安全,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校园安全主要设计踩踏、火灾、交通事故、触电、溺水、高处坠落、实验室事故、食物中毒、传染性、意外伤害等事故随着社会发展,信息通道的多元化,以及信息终端的更新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在更新。技术也在进步,从纸质媒体到音频媒体再到影音媒体,作为80后感觉到了信息在当年学生时代只有老师的教育以及书本的学习,电视里也只有动画片停留在黑白颜色,回头看2000年以后手机从单色屏变七彩屏,到按键式的彩屏,每一种发展都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以前的手机智能语音以及短信,彩屏手机可以聊.再到现在的手机语音,通话,3G游戏等,在到4G信息时代的手机端VR内容体验,以及到现在的5G时代,华为的VR眼镜和手机以及有充足的链接和资源。数字时代的来临也就面临学习内容的多样化,丰富的技术和内容让获取信息接受教育更简单。
数字化声光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学法、懂法、用法、通过多媒体设备如:滑轨屏、触控一体机、墙面体感互动、VR心理疏导、VR心理测评、模拟法庭、普法知识问答、普法科普抢答,多屏互动、多屏联动等多种多媒体互动方式,让青少年牢牢记住懂法的重要性,要学会用法来保护自己,用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