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石雕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石材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石祠堂,结构宏伟、石工艺精美,大多集建筑、石雕刻、绘画、文学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久远的传统文化。客家祠堂一般采用对称布局,院落大都为二进、三进或五进,两边青石浮雕墙,高耸过瓦面,墙顶上高低有序、相互对称地翘起水牛角似的"多子",显得典雅而又雄伟。祠堂一般由大门、仪门、走廊、明楼、亭堂、寝堂等组成,有些祠堂在后部还开辟有庭院、花园。亭堂是祠堂的正厅,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处,因此空间大,用材也考究,一般用较大而坚实的石柱头和横梁构建。由于祠堂是祭祖的神圣场所,因此往往是城乡中规模宏伟、装饰华丽的石雕群,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石塔、石桥、石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古建筑石材浮雕是民间保存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乡风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祖先,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