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建筑物变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1、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引起建筑物各个部分不均匀沉降,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等因素引起建筑物变形。如:由于基础的地质条件不同。而使其发生倾斜、位移、裂缝等变形;或由于地基本身的塑性变形也会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由于温度与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引起建筑物的规律性变形。
2、与建筑物自身相联系的原因。往往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来实现。即建筑物自身的荷载大小、结构类型、高度及其动荷载(如风力大小、震动强弱)等引起建筑物变形。要减弱这方面变形的影响。
3、由于建筑物施工或营运期间一些工作做得不合理。就会对其原有建筑物产生一个额外的变形。当然这些引起变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对建筑物往往是共同作用的只是不间段,或由于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额外的变形。例如:高大建筑物周围进行深基坑开挖。不同因素的作用强弱不同而已。
自然侵蚀和灾后房屋的检测鉴定
地震、水灾、台风、火灾等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都会对房屋结构造成严重损害,在重新修复和加固房屋时,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依据,明确房屋的危险所在、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为此需要机关检测鉴定。装修房屋时,拆除承重墙或在承重墙上掏洞、随意增加隔墙;办公室改为储藏室,写字楼改为档案馆;为了追求美观或使用方便等造成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或殃及左邻右舍的使用安全,对此需要通过检测鉴定后对其加固处理。
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防灾和减灾。房屋遭受自然灾害或火灾等突发事故的侵袭后或房屋承受的重量过重的时候,房屋的结构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破坏,通过对受损房屋进行鉴定来确定房屋是否符合安全使用条件,或采取排险解危措施后继续使用,另一方面,加强房屋的日常鉴定与管理,可以及时维护、加固已损坏房屋,保持房屋预定地抵御突发灾害的能力,从而降低自然灾害或火灾事故等给房屋造成的破坏或人员财产损失,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
鉴定检测的内容一般包括:
1、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找出对抗震不利的因素和相关的非抗震缺陷。
2、调查分析结构体系、主要构件完损性情况、历史改造情况以及建筑物抗震构造措施情况。
3、调查复核建筑物原有荷载和作用,检测建筑物的变形(沉降、倾斜),裂缝及周围环境对主要构件(包括砌体)腐蚀情况。
4、实测建筑各砌体墙、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各砌体砖、砂浆的强度等级;各混凝土承重结构(柱、梁、楼板、楼梯构件)的截面、配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构件的碳化深度及钢筋锈蚀程度,楼面及屋面建筑构造层厚度等。
5、对地基及基础的现状进行鉴定和评价。
6、根据建筑改造方案,结合建筑物现状作抗震分析,并对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作出综合评价。
7、根据对建筑物做出的综合抗震性能评价,提供指导加固设计的建议。
8、其他未说明项目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DGJ08-81-2015等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