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不锈钢纤维与棉涤混纺电磁波
屏薇本色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纤维与棉涤混纺电磁波屏蔽本色布的产品分类,要求,布面疵点的评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不锈钢纤维分别与棉,涤纶或棉涤混纺的民用电磁波屏蔽本色布。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Ⅰ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4668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GB/T4666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FZ/T 10006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检验
S20524 材料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疵点名称的说明
B.1破洞:2根及以上经纬纱共断或单断经、纬纱(包括隔开1根~2根好纱的),经纬纱起圈高出布面0.3 cm反面形似破洞。
B.2豁边:边组织内3根及以上经、纬纱共断或单断经纱(包括隔开Ⅰ根~2根好纱)。双边纱⒉根作1根计,3根及以上的有Ⅰ根算Ⅰ根。
B.3跳花:3根及以上的经、纬纱相互脱离组织,包括隔开一个完全组织。B.4烂边:边组织内单断纬纱,处断3根的。
B.5 修正不良:布面被刮起毛,起皱不平,经、纬纱交叉不匀或只修不整。B.6霉斑:受潮后布面出现霉点(斑)。
B.7 毛边:由于边剪作用不良或其他原因,使纬纱不正常被带人织物内(包括距边5 cm 以下的双纬和脱纬)。
B.8结头:影响后工序质量的结头。
B.9纬缩;纬纱扭结织入布内或起圈现于布面(包括经纱起圈纬缩)。B.10边撑疵:边撑或刺毛辗使织物中纱线起毛或轧断。
B.11棉球:织造中纱线受摩擦后使纤维呈球状。
B.12竹节;纱线上短片段的粗节。
B.13―星跳:1根经纱或纬纱跳过⒉根~4根形成星点状的。
B.14跳纱:1根一2根经纱或纬纱跳过5根及以上的。
B.15―断疵;经纱断头纱尾织入布内。
B.16拖纱:拖在布面或布边上未剪去的纱头。
B.17杂物:飞花,回丝,油花、皮质,木质,金属(包括瓷器)等杂物织入。
B.18 断经;织物内经纱断缺。
B.19 沉纱:由于提综不良,造成经纱浮在布面。
B.20综穿错:没有按工艺要求穿综,而造成布面组织错乱。
B.21 错纤维:异纤维纱线织人。
B.22粗经:直径偏粗长5 cm及以上的经纱织入布内。
B.23 吊经;部分经纱在织物中张力过大。
B.24 紧经:部分经纱张力过紧或捻度过大。
B.25松经:部分经纱张力松弛织人布内。
B.26并线松紧:单纱加捻为股线时张力不匀。
B.27双经:单纱(线)织物中有2根经纱并列织人。
B.28 箱路:织物经向呈现条状稀密不匀。
B.29箱穿错:没有按工艺要求穿箍,造成布面上经纱排列不匀。
B.30针路;由于点啄式断纬自停装置不良,造成经向密集的针痕。
B.31经缩:部分经纱受意外张力后松弛,使织物表面呈现块状或条状的起伏不平。
B. 32拆痕:拆布后布面上留下的起毛痕迹和布面揩浆抹水。
B.33双纬:单纬织物一梭口内有⒉根纬纱织人布内。
B.34脱纬:一梭口内有3根及以上的纬纱织人布内(包括连续双纬及长5 cm 的纬缩)。
B.35︰煤灰纱:由于空气中的煤灰污染的纱(单层检验为准,对照深色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