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三省、直辖市,面积约21.6万平方公里。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施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管理体制创新。
高质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与河北省三河、香河、大厂三县市一体化发展。
推动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
提高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推动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提高机场群港口群协同水平。
长江经济带发展: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
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直辖市,面积205万平方公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
深入开展绿色发展示范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实施长江十年禁渔。
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整体设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疏解三峡枢纽瓶颈制约,加快沿江高铁和货运铁路建设。
发挥产业协同联动整体优势,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
面积5.6万平方公里。
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加快城际铁路建设,统筹港口和机场功能布局,优化航运和航空资源配置。
深化通关模式改革,促进人员、货物、车辆便捷高效流动。
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个省、直辖市,面积35.8万平方公里。
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长三角地级及以上城市高铁全覆盖,推进港口群一体化治理。
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强化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放型经济集聚功能,深化沪苏浙皖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优化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布局。
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覆盖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面积130.6万平方公里。
加大上游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筑牢三江源“中华水塔”,提升甘南、若尔盖等区域水源涵养能力。
创新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推动下游二级悬河治理和滩区综合治理,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和修复。
合理控制煤炭开发强度,推进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加强矿山生态修复。
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格局,统筹沿黄河县城和乡村建设。
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