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曾碧波从 2001 年工作开始,就进入了电商行业,他在邵亦波执掌的有中国版 ebay 之称的易趣目睹了被淘宝打败,和后来几波电商热潮,从零售、出口外贸、团购到跨境电商。
易趣的工作经历给了他很大帮助。C2C 模式失败后,易趣开始聚焦于帮助中国本土企业做出口外贸。2007 年在美国,他受到相同商品在国内外巨大差价的触动,意识到其中流通环节与供应链的问题。他决定下海创业。
洋码头上线前,曾碧波花了两年时间自建了一个跨国物流体系—贝海国际速递。他的逻辑是,中国传统进口产业,B2B 供应链过重,从国外批发,进口,代理再分销的传播效率太低。B2B 供应链很多,但没有国外零售商直接销售给中国消费者。跨境电商瓶颈在物流。
这也是曾碧波后来信心的来源之一。
风投的钱来得很快,也很顺利。这其中也有宏观背景,2013 年上海自贸区开工;2014 年,保税区、海关、自贸区政策都松动了。
曾碧波高举高打。2015 年,洋码头营收同比增长 15 倍。2016 年初,员工 500 人,到年底到了 2000 人,租了 5 层楼。码头曾表示,C2C 模式下,有遍布全球 83 个国家的逾 8 万名买手。
独立跨境电商平台不断倒下。网易考拉卖给了阿里,小红书转型成了种草平台。曾碧波曾把洋码头活下来的核心原因为 " 踩对了点 ",还有一直坚持的 C2C 模式。
这一模式到变得值得拷问。
洋码头在做的,终归是渠道生意,物流、支付流、信息流三者缺一不可。可它不仅需要渠道的流量,还需要渠道及平台本身的稳定性。网上关于洋码头的投诉,既有产品质量问题,也有商家及物流问题。非标品是洋码头的特点。而随着时间推移,国内外信息不对称在减弱,类似京东、阿里、拼多多等全品类平台几乎通吃了大部分流量。洋码头的未来空间在哪里?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 年,中国跨境电商两大平台分别是天猫国际和考拉海淘,市场占比为 26.7% 和 22.4%;京东国际、唯品国际等 10% 以上;洋码头位份额占 5.5%。
对于此次拖欠货款,曾碧波将主要原因归于疫情因素。公开信表示,疫情防控对于整体进口电商冲击严重,尤其在各个国际进口快递的国际航班运能大幅减少,口岸清关时效大幅拉长,买手的资金结算回笼也受到严重影响,用户等待时间拉长后,订单取消率也比以前更高。
曾碧波也承认,他有过浮躁的一面。他中国所有死掉的电商都是因自身经营效率不高、烧钱没有沉淀,亦或商业模式本身不靠谱。他觉得电商竞争并不是存量或零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