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国港口拥堵困局难解
到2021年,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德国大的贸易伙伴。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去年11月曾警告称,与中国完全脱钩是错误的,这将对德国和欧洲造成伤害。但在美国等西方制造的新疆谎言中,德国政坛跟随美国对华遏制策略,并在供应链上寻求脱钩。
德国港口日益严重的拥堵可能会将汽车和家具等货物运往中国的时间推迟数周,随着德国海港公司中央协会 (ZDS) 与德国港口公司中央协会 (ZDS) 之间的新一轮劳资谈判。这些都加剧了德国跨境物流的困境。
作为欧洲大的经济体,德国正面临着严重通货膨胀,而由于俄乌战争的影响,食品和能源的通货膨胀更加严重。这种通胀正是谈判僵局的核心。工会呼吁为58个港口和码头的工人签订新的集体协议,每年进行一次基于通胀的调整。相关负责人表示,工资报价高于通货膨胀率,但工会拒绝了该报价。
能源和食品等基本生活开支的价格上涨已成为德国工人难以承受的负担,尤其是对那些收入较低的工人而言。
物流问题和高度不确定性正在抑制德国对中国出口的前景。ifo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福斯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事实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做出的尝试是一次“铁路革命”,为欧洲尤其是德国带来新的希望。但是2022年欧洲却因政治伊苏将它拒之门外。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Destatis)的数据,2022年5月份,德国对欧盟以外国家,尤其中国的出口较上月增长1.1%,达到577亿欧元(610亿美元)。这要归功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但这一增长明显后劲不足。
为应对市场需求、日益加剧的脱钩趋势和持续的旅行限制,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不得不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这加剧了中德跨境物流的难度。因为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会放弃跨境物流的努力。
但也有许多公司计划进一步投资中国,重点是新的生产设施、研发的扩展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进一步发展。近日,中国德国商会和毕马威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德国在华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增长仍然充满信心,但是对中德政府间物流政策却充满担忧。
毕马威德国管理合伙人Andreas Glunz表示,在接受调查的德国公司中,49%的德国公司计划在中国建立新的生产设施,47%的公司对物流的稳定表示担忧。